全州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加力实施心育家育提质行动,通过“四个强化”持续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走深走实,全方位、全过程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奠基赋能。
强化资源优化夯基础。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不折不扣开好上好音体美、科学、劳动教育等课程,推动日常教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整体教学计划,结合“双减”工作,鼓励各地区学校利用课后服务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000余次。支持学校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培育的成长环境,全覆盖应用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完成4.58万余人次测评筛查,全面构建良好校园生态。充分利用“天天讲行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青海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受众达8万余人次。
强化队伍建设激活力。印发《海西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工作提醒函》,要求各地区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立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员育人导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州79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校均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所有地区和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实现了全覆盖。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选派3000余名教师担任导师按照1:6—1:15比例与学生对接,建立育人档案50000余份,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和教师队伍基础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强化五育并举润心智。聚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健康人格教育融入五育,多措并举引导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全州中小学校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极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建设工作,促进全州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小范围、广布点、连续性开展诵红色经典、学民俗、传美德特色教育活动600余次,组织“浙里石榴红 同心谱华章”中小学器乐舞蹈大赛,遴选100名品学兼优的青少年赴浙江开展研学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足球、篮球等特色创建活动,组织“奔跑吧少年”中小学篮球赛。分层次、分时段、分重点开展课后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学习需求。
强化家校社共育促发展。着力夯实家校社共育基础,召开专题家长会,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组织导师在临近考试、开学等特殊时间节点,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电话家访,推进家访活动常态化,制发年度家访工作方案,与家长共商学生成长计划,确保家访实效。向家长发放关注子女心理健康的一封信等,合力推进家庭教育。累计开展面向全体家长的专题讲座、家访、家长会3500余次。会同公安、应急、市监等部门,通过心理健康课、“开学第一课”,开展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专题讲座等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指导各地区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主题班队会,截至目前共开展心理辅导讲座400余场次,累计受教育人数达3万余人。